河北众德励志教育,专注叛逆孩子管教/孩子不听话叛逆怎么办等全封闭式特训基地,常年面向全国招生!
全国24小时咨询热线
13363020553
当前位置:首页 > 教学方案 > 教育方法

《训练间隙的军歌碎片》

时间:2025-09-02   访问量:4

正午的太阳把训练场烤得发烫,水泥地上的热浪裹着汗味往上涌。

我们刚结束三公里越野,三十多个人瘫在树荫下,没人想说话,只有此起彼伏的喘息声,像破旧的风箱在拉扯。

作训服后背的盐渍白花花一片,贴在皮肤上又痒又黏。


“都没气儿了?”班长踢了踢旁边的石子,石子滚到队列最末,停在小胖脚边。

小胖刚把水壶举到嘴边,手一抖,水洒在迷彩裤上,洇出深色的印子。


没人接话。刚才冲过终点时,嗓子里像塞了团火,现在连咽口水都觉得疼。


突然,不知是谁起了个头,调子跑得没边没沿:“日落西山红霞飞……”


是老陈。他趴在地上,脸埋在臂弯里,声音闷得像从地底下冒出来的。

这是《打靶归来》的开头,可他唱得五音不全,尾音还带着喘。


我们都笑了,笑声里带着粗气,却比刚才松快了些。

小胖抹了把脸,接了下去:“战士打靶把营归……”他的声音带着哭腔,大概是跑得太狠,还没缓过来。


班长没骂我们“瞎起哄”,反而从口袋里掏出军用水壶,拧开盖子递到老陈面前:“润润嗓子,再唱。”


老陈喝了口水,清了清嗓子,这次调子准了些。几个老兵跟着哼起来,声音越来越齐,

像溪流汇成小河:“胸前的红花映彩霞,愉快的歌声满天飞……”


我坐在地上,看着远处的旗杆。风把国旗吹得猎猎响,和歌声搅在一起。

刚才训练时的累、肌肉的酸,好像都被这歌声冲淡了些。

旁边的新兵小张,刚才跑岔了气,捂着肚子蹲在地上,这会儿也仰起头

,跟着哼最后那句“mi so la mi so,la so mi do re”,手指还在膝盖上打着拍子。


军歌里的词,我们早就背得滚瓜烂熟。队列训练时唱,吃饭前唱,拉歌时扯着嗓子比谁声音大。

可从没人像现在这样,有一搭没一搭地哼,调子忽高忽低,却比任何时候都让人心里敞亮。


“再来一个!”不知是谁喊了一声。


“唱什么?”


“《团结就是力量》!”


这次没人犹豫。三十多个人,有的站着,有的坐着,有的还靠在树上,

声音却像拧成了一股绳,往天上冲:“团结就是力量,这力量是铁,这力量是钢……”


阳光穿过树叶的缝隙,落在我们汗津津的脸上。我看着身边这些刚认识没多久的战友,

突然觉得,那些咬着牙跑完的路、忍着疼做的俯卧撑、被班长骂过的笨拙动作,好像都藏进了这断断续续的歌声里。


哨声突然响了,短促而有力。我们条件反射地站起来,拍了拍身上的土,列队站好。

歌声戛然而止,只剩下风吹过树叶的沙沙声。


“稍息!”班长的声音在队列前响起,“下一项,战术匍匐。”


没人抱怨。刚才那几句没头没尾的军歌,像给我们每个人的身体里塞了点什么,让酸痛的腿又有了劲儿。

我低头看了看地上的影子,和左右战友的影子挨在一起,整整齐齐。


或许军歌的意义,从来不是唱得多标准。而是在某个累到想放弃的瞬间,有人起了个头,就有人接下去。

那些零碎的调子、跑调的歌词,像一块块拼图,拼出了训练场上最踏实的模样——我们都在这里,一起扛着,一起往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