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位同学的自诉:
曾经的我,总以为把校服外套反穿、逃课去网吧、和父母顶嘴就是“酷”,
像一株扎在阴影里的野草,偏要朝着逆光的方向疯长。课堂上,老师的粉笔字在眼前模糊成一片,
我只盯着窗外掠过的飞鸟;家里,父母的唠叨成了最刺耳的噪音,我摔门而去的声响,总比他们的叹息更响亮。
那时的我以为,对抗全世界就是成长,却没发现自己早已在叛逆的迷雾里,弄丢了方向。
直到那次,我在网吧通宵后疲惫地回家,推开门看见母亲坐在沙发上,眼里的红血丝比窗外的晨光更刺眼。
她没骂我,只是递来一杯温牛奶,轻声说“饿了吧”。那一瞬间,我突然发现,自己用叛逆筑起的高墙,
不仅隔开了别人,也困住了自己。还有班主任,明明知道我总逃课,却没放弃我,课后把我叫到办公室,
拿出我曾经画得不错的画,说“你明明有能力朝着更亮的地方走”。
从那天起,我开始试着收起尖锐的棱角。把反穿的校服理整齐,坐在课堂上认真听第一节课;放学回家,
主动和父母说一句“今天老师讲了有趣的知识”;周末不再泡在网吧,而是跟着同学去图书馆,
哪怕只是翻几页漫画,也比在昏暗的房间里消磨时光更踏实。
改变的过程并不容易,偶尔还是会想偷懒,还是会因为难题皱起眉头。但每当想起母亲的眼神、老师的鼓励,
想起自己曾经在逆光里的迷茫,就会重新握紧笔。我开始在课本上认真做笔记,在草稿纸上反复演算数学题,
在美术课上重新拿起画笔,画下我想象中“光”的样子。
如今的我,不再害怕面对过去那个叛逆的自己,也终于明白,真正的成长不是对抗,而是和解——和父母的唠叨和解,
懂得那是藏在话语里的爱;和曾经的任性和解,承认那是青春里难免的迷茫;更和自己和解,接纳不完美的过去,
才能朝着光的方向坚定前行。
原来,从逆光到追光,只需要一个转身的勇气。而当我真正迈出那一步时,才发现,光一直都在,只是过去的我
,偏偏背对着它。现在的我,正朝着光奔跑,每一步都踏实,每一步都温暖
基地招生对象:8-18周岁青春期存在孩子叛逆、厌学、早恋、离家出走、亲情冷漠等叛逆青少年,正规叛逆孩子管教基地,常年面向全国招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