特训训练:让叛逆的风,吹向成长的方向
训练场的风总带着股狠劲,刮过少年们晒得黝黑的脸颊,掀起被汗水浸透的作训服边角。
这风里藏着他们初来时的戾气——队列里故意踢错的正步,内务检查时歪扭的被子,顶撞教官时梗着的脖颈,
都像风中乱舞的野草,带着股不服管教的蛮劲。
清晨的出操哨声第一次响起时,有人把被子蒙过头假装听不见,有人磨磨蹭蹭地系错鞋带,
人对着朝阳翻白眼:“凭什么要按别人的规矩活?” 那时的叛逆是带刺的,像训练场上没清理干净的碎石,
硌得自己疼,也扎得身边人不舒服。教官不骂,只是让他们盯着升起的太阳站军姿,直到汗水流进眼睛,
才听见一句:“风往哪吹,草就往哪倒?真正的犟,是能让自己的风,往该去的地方刮。”
障碍训练是第一个转折点。有人卡在高墙前,底下的人急得跺脚,上面的人伸手去拉,骂声渐渐变成“踩我肩膀”“抓稳了”。
当最后一个人被拽上来,一群人瘫在地上笑,汗混着泥糊在脸上,没人再提“凭什么要帮他”。
原来叛逆的棱角,会在并肩翻越障碍时,被磨出合作的弧度。
深夜的紧急集合最磨人。有人慌得穿反裤子,有人摸黑找不着鞋子,却在教官喊“目标靶场”时,下意识地跟上前面人的脚步。
跑在最前面的少年,突然放慢速度等了等落在后面的同伴,就像曾经在家时,妈妈总在过马路时拽住他的胳膊。
那一刻风穿过树林,带着远处的虫鸣,也吹软了心里那点硬邦邦的固执。
会操表演前,有人把磨破的手套悄悄塞进包里,怕影响队列整齐;有人对着镜子练敬礼,直到手臂酸得抬不起来
;还有人在休息时,给嗓子沙哑的教官递了瓶水,别扭地别过脸:“不是特意给你的。”
这些细微的改变,像风里悄悄转向的蒲公英,不知不觉间换了方向。
结训那天,风还是一样的风,却吹得人心里敞亮。
少年们站得笔直,敬礼的动作标准有力,眼神里没了当初的桀骜,多了份沉静的坚定。
他们终于懂了,叛逆不是错,只是那股冲劲放错了地方。
就像训练场的风,原来可以不只是刮乱头发,还能扬起前进的旗帜,带着他们朝着成长的方向,稳稳地吹下去。
基地招生对象:8-18周岁青春期存在孩子叛逆、厌学、早恋、离家出走、亲情冷漠等叛逆青少年,正规叛逆孩子管教基地,常年面向全国招生